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施濤明)2025年5月21日18時許,家住花垣縣的楊女士在家中使用“快手”APP時,刷到一則聲稱“某茄小說“app修改錯別字,單篇可獲30元報酬”的直播。直播界面附帶二維碼,楊女士隨即保存并通過微信掃描,跳轉(zhuǎn)至名為“李旭帆”的服務號。該服務號客服詢問楊女士是否前來應聘“錯別字修改員”,在楊女士確認后,對方告知“所有待修改文章需在‘信某聊’APP領取,需先從手機應用商店下載注冊,再將賬號發(fā)送過來添加好友”。

楊女士按要求下載“信某聊”APP并注冊賬號,將賬號發(fā)送給對方后,一名備注為“秀梅”的賬號主動添加其為好友,并發(fā)送小說修改員的報酬細則:單篇報酬40元、時間自由、日結(jié)薪資。楊女士提出“先試做短篇小說修改”,對方卻以“短篇任務需排隊”為由推脫,轉(zhuǎn)而推薦“項目二”——幫某購商家提升流量與信譽,聲稱“可先用我的小號試做,完成后立即給你傭金”。
隨后,“秀梅”發(fā)送一則網(wǎng)址,指導楊女士進行“拼單任務”,并規(guī)定“最低充值300元可接1單,每日最多可做50單”。楊女士按其要求用對方小號試做2天,累計完成100單。5月23日,對方以“長期做更劃算”為由,誘導楊女士用自己的信息注冊賬號獨立操作,并稱“充值需聯(lián)系平臺客服,客服會發(fā)二維碼掃碼支付”。
此后,楊女士分五次通過銀行卡向客服提供的二維碼充值:第一次1000元(后通過“傭金”提現(xiàn)收回)、第二次2600元、第三次1600元、第四次800元、第五次100元。隨著充值金額逐漸增加,楊女士心生疑慮,此時平臺卻威脅稱“若停止做任務,將凍結(jié)你的賬號,商家的損失需由你賠償,不僅賬號內(nèi)資金無法提現(xiàn),還會影響你的個人征信”。楊女士意識到可能遭遇詐騙,立即前往派出所報案。
經(jīng)核查,楊女士累計充值6100元,僅首次1000元成功提現(xiàn),實際被詐騙金額達5100元。
作案手法拆解:
1.誘餌引流,降低警惕:以“低門檻、高報酬”的“小說改錯別字”兼職為幌子,通過直播平臺傳播,精準吸引想“居家賺錢”的群體。
2.誘導下載非正規(guī)APP:避開官方社交平臺,引導用戶下載“信趣聊”這類非應用商店正規(guī)上架的APP,便于后續(xù)封閉溝通、操控信息。
3.“試做”鋪墊,逐步套牢:先用“小號試做拿傭金”的方式讓受害者嘗到“甜頭”,消除對“充值做任務”的戒備心。
4.階梯式誘導充值:從“300元試單”到單次數(shù)千元充值,逐步提高金額,待受害者投入較多資金后再施壓。
5.威脅施壓,阻斷退路:用“凍結(jié)賬號、賠償損失、影響征信”等虛假后果恐嚇受害者,防止其中途退出或報警。
反詐警示:
1.警惕“低門檻高報酬”陷阱:凡是“不用技能、在家就能做、日賺數(shù)百元”的兼職,基本都是詐騙,正規(guī)兼職不會以“高報酬”為唯一噱頭。
2.拒絕下載非官方APP:手機應用商店未上架的APP(如本案“信某聊”)可能暗藏惡意程序,切勿通過網(wǎng)址、二維碼等非正規(guī)渠道下載。
3.“先充值再賺錢”必是詐騙:無論以“刷流量”“做任務”“激活賬號”等何種名義要求先充值,本質(zhì)都是騙取資金,切勿相信“充值越多傭金越高”的謊言。
4.征信不會因“不做任務”受影響:個人征信由央行征信系統(tǒng)統(tǒng)一管理,任何機構或個人都無法以“不做兼職任務”為由修改征信,此類威脅均為詐騙話術。
責編:李穎
一審:王薇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









